• 欢迎访问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网站!
 
当前位置:首页 > 政务动态 > 区镇动态 > 内容
长管会:芦柴编扎技艺、长荡湖渔俗入选金坛区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信息来源:长管会 发布时间:2022-09-29 浏览次数: 【打印】 【字体:

近日,常州市金坛区人民政府公布了《第七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名单,由江苏省金坛长荡湖旅游度假区管理办公室申报的芦柴编扎技艺和长荡湖渔俗入选。

芦柴编扎,是长荡湖地区人们利用芦柴耐浸泡、抗腐蚀、透气性好、承受力大等特点,应对环境、生态、生产和生活等原始需求,在长期实践中所积累的一种传统技艺。

芦苇手工编织历史悠久,《诗经》《行苇》中所描述的“敦彼行苇,牛羊勿践履。方苞方体,维叶泥泥。戚戚兄弟,莫远具尔。或肆之筵,或授之几”,证明芦苇在先秦时期就被人们取之以广泛的用途。长荡湖地区的芦编,常见的主要有以下几种制品:芦菲、窝折、网笆、芦帽、芦席、畚箕等。芦柴编扎活动分散在民间家庭,有一定的季节性,无相对集中或固定的文化场所。其主要分布在长荡湖湿地沿岸的后渎、芦家、涑渎、方边等地,周边其他地区的湖边村落也有流传。其中,以长荡湖湿地南端的指前镇后渎村较为集中。

长荡湖渔俗史见于明代。作为一个相对特殊和封闭而又动荡的群体,出于敬水、敬天、敬神的生存本能,渔民们在代代传衍中,逐步形成了一系列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习惯风俗,其中较具特色的主要有出渔会、祭湖、交船头、敬老大、祭网、让鱼阵、放灯节、调鱼灯、添香油9种。长荡湖渔俗现主要分布于金坛长荡湖流域及周边的儒林镇、指前镇、西城街道及东城街道等辖区。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